瑞泉200年老字号 | 传承技艺,更传承文化
2021-01-13 02:01      作者:叶琴     来源:中国经营网

作者:叶 琴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武夷山坐落在福建省北部与浙江、江西交界的地方,这里自古以来以茶闻名于世,传统的制茶手艺人在这里繁衍生息,世代传承,用辛勤的一摇一炒一揉和每年一个月的不眠之夜,将茶香送出大山,飘向世界,绵延千年之久。

不久前,瑞泉第十二代传人黄圣辉、黄圣亮、黄圣强三兄弟接受《家族企业》杂志的专访。黄圣辉在家里排行老大,如今是瑞泉企业的总舵手;黄圣亮是家里的老二,是瑞泉技艺的传承人,2006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技艺传承人;黄圣强是家里排行最小的,是瑞泉市场的领头军。

微信图片_20210108162745.png

*2018年,黄家兄弟拿着幼时的照片在自家院子前


30元钱+30公斤茶叶,重新树起200年的老字号

据《黄氏宗谱》记载,瑞泉黄氏为江夏黄氏的一个分支。清初,黄氏先祖随乡人到崇安县(今武夷山市)制茶,家族历经十二代,与岩茶相伴,至今已有三百个年头。家族第八代的定静公于1819年创立了瑞泉商号,到清代末年、民国时期,瑞泉已经成为武夷山知名的茶厂。在《武夷山志》中记载着“瑞泉”商号和黄氏两位先祖的名字,黄氏先祖靠着自产自销的经营模式,谱写了瑞泉的商业开篇。20世纪六七十年代,茶园分产到户,茶农靠做茶挣取工分,这个时期,黄家先后出了两代有名的茶师傅。黄圣亮说,他的爷爷是武夷山著名的做茶大师傅,曾被当地政府委派到泉州永春传授乌龙茶制作技术,还曾参与了享有“四两半江山”之喻的大红袍母树茶叶的制作。黄圣亮的父亲黄贤义从小跟着父亲做茶,在做茶方面有极高的造诣,创立了瑞泉“贤行天下”。黄圣亮自己也跟着父亲做茶。2006年,黄圣亮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有很大的原因正是家族这一强大的传承谱系。

“瑞泉这个老字号能够复兴,有两个非常重要的‘30’的故事。一个是我父亲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向人借了30元钱,就是靠着这借来的30元,重树了‘瑞泉’招牌,开始在景区内卖茶。我接班后,背着30公斤茶叶到南洋,赚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靠着这30公斤茶,开启了新时代的‘瑞泉’模式。”黄圣辉告诉笔者,当时他背去的30公斤茶叶卖给了马来西亚的紫藤茶叶集团,开拓了第一海外市场。时过近20年,到现在紫藤茶叶集团还是瑞泉的合作伙伴。回忆瑞泉这两个关键的“30”,黄圣辉不由感慨:茶文化的传承需要依赖于经济的发展,经济好了,人们讲究生活品位了,来寻茶的人就多了。

微信图片_20210108162545.png

*瑞泉岩茶博物馆全景图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修炼之路

福建是中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省份,武夷山是福建省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区,生态环境非常好,岩茶就长在72平方公里红色砂砾岩的风化土中,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岩茶的独有风格。而且武夷山被评为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遗产地内的一草一木都由国家严格管控,茶树的数量是固定的。在非遗传承人黄圣亮的眼中,武夷岩茶的价值还在于它的独特风格和工艺。从工艺方面看,岩茶属于中国六大茶类的青茶,半发酵的乌龙茶是六大茶类里工艺最复杂、工艺难度最高的茶类。以每年春季的采摘为例,青叶的采摘要求极高。首先对天气有很高的要求,下雨天、露水天都不能采摘,否则会影响香气、口感;其次成熟度方面,要控制在中小开面的时候采摘;再一个是采摘方式上,不开面不采摘,大开面也不采,标准采摘是三叶小开面或中开面。

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时,黄圣亮才29岁,而当时的他学习做茶已经十多年了。“毕业后我就正式跟父亲学做茶了,但说起我的‘茶龄’,其实是更早的。有记忆开始,我就跟在爷爷、父亲身边,看他们做青、焙茶,爷爷对茶叶的珍惜、父亲手把手的指导,对我整个童年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小时候我们三兄弟的游乐园就是茶园。我母亲经常跟我说,她怀着我9个月的时候还在山上采茶,我们兄弟的胎教就是茶叶。”黄圣亮说。在他学习制茶技艺的生涯中,有两个人对他影响非常大。一位是他的父亲。

由于从小就接触茶,刚开始自己独立做的时候,黄圣亮信心百倍,第一年做出来的茶不错。但到第二年他以为很熟悉的工艺却发现很难驾驭了,做出来的茶和预想的相差十万八千里,甚至不如第一年做的。“我的父亲非常开明,他不会给我一个定式,觉得那样会把我框住,我有困惑了,他会拿很多茶叶给我参考、琢磨。让我自己去参悟。在他看来,做茶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和寻找办法的过程,需要时间和经验的加持,所以他并不急着催我,而是等我自己悟出来。是父亲早年对我的言传身教,成就了如今的我。”黄圣亮说。

微信图片_20210108162634.png

“记得我学茶第15年时,当时我30来岁,正是一个急进的阶段,急着搞明白很多东西,急着证明自己的能力,但是欲速则不达,我反而把很多事情弄得更糊涂了,很长一段时间我是处在受挫的状态。于是有一年的时间,我不思考任何问题,放下一切,将一年的时间全部放在打高尔夫上,以此转移注意力,好去重新思考。”黄圣亮说,当他从那一泡茶中抽离出来后,他反而把问题看得更透彻了,再重新拾起那一片片叶子时,他有了更多不可言喻的自信和灵感。“中国很多东西都很有意思,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我29岁就评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年龄比较小,拿到大师名号,有点膨胀,也因此摔了不少跟头。学茶之路就是一场漫长的修行,你只能说做得更好,但绝不能说那就是最好的,我们要做的是拼命地发现更好的自己和作品。”黄圣亮说。

另一位对黄圣亮影响较大的人是姚月明大师。姚月明是茶学家陈椽的得意弟子,毕业于安徽农大,一头扎进武夷山研究岩茶接近50年。“姚老有一句话至今对我影响仍旧很深,他说,我已经快退休了,但是对岩茶还是似懂非懂。”黄圣亮说,“跟随姚月明大师之后我受益很多,认识到岩茶学问太深了。学习中会经历从懂到不懂,似懂非懂,又到懂,又不懂的这么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微信图片_20210108162711.jpg


第12代传人,是缘分,是磨合达成的默契

瑞泉传承到黄圣辉、黄圣亮、黄圣强手中,已经12代了,现在瑞泉由老大负责方向,老二负责技艺,老三负责销售,三兄弟各司其职,分工明确。黄圣辉说,兄弟的合力,来源于大家的互相包容,也来源于对家族的深厚感情,在父亲黄贤义老先生的影响下,他们懂得怎样合力,才能将这个家族企业做好,靠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

被问及家里的决策方式时,黄圣辉说,以前我们家做决定,惯性的方式是家里老大说了算。但是三兄弟都在成长,都有自己思考的方式和角度,难免会有分歧,这就急需一个磨合到融合的过程。比如在发展方向的问题上,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销售喜欢迎合市场,做技术的人想要引领市场,做定位的人想的是高度,兄弟三人负责的领域之间有时候是矛盾的,那怎么处理?“作为把握方向的人,我需要考虑的更多,从产品、到市场销售、再到客户群,这些关系都要经过各种权衡。迎合市场,销售就快,但若想教化市场,销售就没那么容易了,这些问题成了我们三兄弟常年探讨的话题。合力经营一个家族企业,我们不光是家人,还有一层合伙人的身份,我们的家常、问候都和那一泡茶息息相关,我们的目光共同汇聚在‘瑞泉’二字。作为大哥,我会尊重两位弟弟传递给我的技术和市场意见,但遇到原则问题,比如品质,我会坚持自己的看法。”黄圣辉说。看得出,黄圣辉这位大哥在家族企业中依然有着掌舵的魄力与影响力。

关于他们的分工,黄圣辉说,这是自然形成的结果。20年前,他从父亲手里接过家里的茶厂,虽然自己也会做茶,按照自己的性格,也应从事技术,但是作为长子,需要挑起担子,在历练中形成了综合的能力,也慢慢走上了负责企业定位、发展和销售的路子。

传承:选徒弟首要勤奋,选接班人则顺其自然

对于下一代的培养、年轻人的教育,主要有两种方式。像黄圣辉这样的家庭出生的孩子,从小就受到熏陶,到一定年龄后跟着师傅学习技艺,这是一种方式。黄圣亮说,跟他学制茶,首先要勤劳,制茶是一个苦活,有很多体力活要做。其次还需要喜欢,喜欢才能去钻研。通常有悟性的人,两到三年能练好,即使没有很高的天资,只要勤奋钻研,五年左右也能学会。另一种方式是学校教育,武夷山当地的小学都设有茶文化的课程,让更多的人从小了解岩茶。“我们博物馆也开设了校内延伸课堂,我们很欢迎孩子们到博物馆来,有时间的话,我会亲自给孩子讲解岩茶知识,带他们在体验中了解茶文化的根。孩子是技艺传承的关键,是岩茶的未来。”黄圣辉说。

微信图片_20210113142033.jpg

*位于武夷山风景区内的瑞泉岩茶博物馆


黄家第十三代到目前为止一共有8个孩子。“目前没有传承计划,但是会把他们带到这个空间氛围里,未来谁喜欢就让谁来做。”黄圣辉在家族后代的传承方面很开明,“我觉得不需要对他们进行规划。将来谁要做,都需要热爱、有兴趣才行。”他口中的不规划,只是给孩子们更多选择的空间。同时,在家族企业的规划上,他处处着眼于长远,着眼于未来,丰富品牌的文化内涵和深度:“今年是我接手瑞泉的第20年,在我眼里,它年纪很大了,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它又很年轻,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它像一只沉睡许久的小鹰,正要展翅。有价值的品牌一定是有深度、品质和文化的品牌,这样未来的品牌才更有价值!我们现在正在筹建一个4万平方米的大茶庄园,建好之后就是一个新的开篇,也是我们这代人为后来者打下的一个更有底气的基础!

(本文详见于【《家族企业》杂志2020年12月刊】 未经本刊授权,不得转载;经本刊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