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谭伦 北京报道
随着AI深入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国AI市场的巨大潜力日渐显现。据IDC预测,亚太地区(含中国)的AI与生成式AI投资,到2028年将达到1750亿美元,2023—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高达33.6%。
这一趋势下,许多中国企业都在寻求构建可观测、可治理、可持续演进的AI基础设施,才能顺利从概念验证迈入生产应用阶段。然而,在此过程中,众多企业面临技术选型、数据安全、成本控制以及架构运维等诸多挑战。跨过这些技术难关,正在成为企业AI创新进程中的刚需。
这也是扎根中国市场近20年的SUSE当前聚焦的方向。作为一家专注于全球企业级Linux、企业容器管理和边缘解决方案的提供商,SUSE目前服务于60%以上的全球财富500强,并致力在AI领域为企业构建开放架构,助力其在部署大语言模型过程中,解决数据安全性、合规性和成本控制等问题。
“开源是未来的大趋势。”日前在北京举行的SUSE Summit 2025创新峰会期间,SUSE大中华区总裁陈毅威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强调,这一点在AI领域同样适用。在其看来,开源技术是目前各大行业AI创新的一大趋势,在开源开放的基础上,企业根据自身需求灵活部署大规模语言模型,正在变得更为便捷,也节省更多成本。
AI转型需回归理性
对于当前业界的大模型开源与闭源之争,陈毅威认为,开源成为趋势已经越发明朗。“全世界不管是IT还是其他产业,都在朝着开源方向发展。开源能够推动创意,其普及性非常快,因为完全免费,任何人有好的主意都可以在社区推动。”他指出,开源的精神内核是“自由选择”,这一点也正是推动各大行业创新的关键因素。
而随着DeepSeek等开源模型的出现,开源大模型的发展势头愈加强劲。陈毅威表示,他相信开源最终将为企业AI创新带来更多机遇。但陈毅威也承认,商用企业关键应用方面,仍需要付费服务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质量。
对于企业当前部署AI暴露的问题,陈毅威表示,许多客户在AI转型中表现得“很着急”,因为企业领导者对AI项目下达了“死命令”。然而,他认为,这种快速尝试往往会导致混乱。他强调,AI的架构本质上与IT架构没有区别,都需要迭代、打补丁和维护,最终都会回归理性。
正因如此,陈毅威表示,SUSE的服务模式是以服务来牵头,先了解客户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再一步一步往前推进。他指出,SUSE的服务已超出了自身产品的范畴,与客户共同探讨和解决容器化网络瓶颈等问题。他认为,这种以客户为主导的模式,而非捆绑客户,才是成功的关键。
陈毅威认为,AI的普及速度超快,是因为开源模式能够推动创新和分享。他指出,虽然开源软件可以免费试用,但企业级核心应用仍需要购买SUSE的商业版、服务和培训,以确保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仍将持续加大对中国市场投入
对于企业关注的痛点问题,陈毅威强调,在AI领域,SUSE只专注于构建开放的架构,而非涉足大语言模型(LLM)或AI应用的开发。“我们用开源开放的定位来支持客户选择不同的LLM,因为LLM在这两年变化很快,我们的架构支持各种各样的LLM。”陈毅威解释道。这一点也体现在底层算力方面,SUSE AI架构支持国内外各种各样的GPU、CPU、私有云的部署、公有云的部署,不会进行捆绑。
这种开放的架构设计,给予了企业极大的灵活性,使其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和市场变化,自由选择最适合的技术方案。同时,SUSE AI架构在保障数据安全与合规性方面也表现出色。陈毅威强调,在AI项目中,数据的安全性和合规性至关重要,SUSE AI通过采用零信任安全机制,提供敏感信息的安全处理机制、端到端的漏洞扫描和管理,以及负责任的AI护栏技术,确保企业数据的安全。
成本控制也是企业在实施AI项目时面临的重要挑战。陈毅威提到,在最初AI很火的时候,有些客户几乎到了有点失控的阶段,成本不断攀升。而SUSE AI会帮助客户更好地掌控成本,通过SUSE AI可以清晰地看到和计算客户使用的算力,避免无上限的算力成本。“通过精准的算力监控和管理,企业能够有效降低AI项目的运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他表示。
展望未来,陈毅威对SUSE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表示,自2004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始终秉持“立足中国,服务中国”的理念。随着中国AI市场的不断增长,SUSE中国将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增加在AI专家、产品和服务方面的投入,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他相信,SUSE中国通过与客户的紧密合作,积累实战经验,将进入一个健康的循环发展阶段。
陈毅威最后强调,SUSE高度重视中国市场的发展,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仍持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加强本土化技术和服务团队的建设。助力中国企业突破AI创新的重重迷雾,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和业务增长。
(编辑:张靖超 审核:李正豪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