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火协定”暂缓中美经贸冲撞
2020-01-16 11:01      作者:肖河     来源:中国经营网

当地时间15日,在来自商界、政府和外交圈的200多名人士见证下,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在白宫签署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在协议签署前,特朗普总统花了很长时间来介绍这份协议的签署是多么来之不易,他一一介绍并表扬美方谈判团队人员。特朗普说:“今天,我们迈出前所未有的重要一步。”

那么,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意义以及影响有哪些呢?我们邀请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肖河解读一下。

一、来之不易的协议

1月15日中午,华盛顿白宫挤满了政府高官、媒体记者和各国外交人士,他们要亲眼见证中美两国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暂时终结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第二大经济体之间过去18个月间不断升级蔓延的经贸摩擦。全世界的观众们也在翘首以待,迫切希望得知这一协议的全部内容。不过,作为主角的特朗普,依然以其强烈的个人风格主导着这一重要的协议签署仪式。

他花了半个小时多来逐一点名表扬各位下属及其本人在谈判过程中的“丰功伟绩”,冗长得让观众都觉得有些不着边际,一些美国电视台甚至因此切断了直播信号,插播其他节目。

不过,也正是这种特朗普风格才能让大家更加安心。毕竟,过往的经验表明,越是这样的漫谈越是说明一切照常,不会在紧要关头再发生什么变故。

很多人觉得此次中美两国协议签署已经是“板上钉钉”,因为毕竟一个多月前的12月13日特朗普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在推特上宣布,双方将达成所谓“第一阶段协议”。一天后,中方各部门也召开了联合新闻发布会,确认了特朗普的声明。

在过去的一个月中,特朗普更是在竞选集会中反复推销其“胜利”,兴奋地呼吁美国的农场主们应当“多买土地,多买拖拉机”,因为他已经在协议中为美国农业争取到了巨额订单。然而,熟悉中美贸易谈判的人们并没有因此就自认为“高枕无忧”。

直到两天前,美国的《华尔街时报》还在发文担心希望会不会再次变成失望。因为在去年5月,磋商就曾在达成协议前的最后时刻破裂。之后更是发生了连串的“危机”升级,特朗普不仅公开指责中国“违背承诺”,而且还在8月份放出了要求美国企业“离开中国”的狠话,甚至从白宫流传出考虑限制中国企业在美国股票市场的消息。

即使只是双方都有各种不满的“第一阶段协议”,要想真正签字也并不容易。以此而言,今天不免显得冗长的仪式还是值得中美两国乃至全世界庆祝,希望没有变成失望,已然高度紧张的中美经贸关系暂时不会再滑向更加危险的方向。

二、“都不满意”的协议

“第一阶段协议”在过去一个月间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从其最终内容来看,与之前披露的内容基本一致。

根据这一协议,中国需要(1)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承诺不要求强制技术转移;(2)在未来两年内采购2000多亿美元美国产品,包括500多亿美元的农产品、750亿美元的工业产品、500亿美元的能源以及350亿美元的服务;(3)承诺不有意采取人民币贬值的政策;(4)进一步向美国开放金融服务业。

美国则要将2018年9月之后对中国价值1100多亿美元的商品征收的15%关税减少一半,降低到7.5%。此外,双方还要共同建立“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以保证双方都会忠实地履行协议。对于这些条款,中美两国可谓“都不满意”。

对于中国而言,美方立场的最大问题在于其没有取消对中国对美产品加征的关税。在过去几个月中,中方一直要求美国“完全”或者“显著”削减关税,至少应当制定出全面取消加征关税的时间表。

这些努力取得了一些成功,例如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原本仅表示将上述1100多亿美元的加征关税从15%调低到10%,但是在中方的交涉下这一数字进一步降低到7.5%。但是关税已然存在,而且在2019年9月之前针对中国2500亿美元对美出口商品的关税依然保持在25%的高水平。

更重要的是,这些加征关税本来就是美国“无中生有”、人为制造出来的,将降低这些关税作为“让步”显然有“无赖”之嫌。

然而对于美国来说,这一协定也根本称不上是“胜利”。几乎所有美国媒体都指出,长达18个月的“关税战”给美国经济和美国企业带来了重大损失。特朗普政府加征的关税大部分是由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来承担,实质等同于“征税”。

在付出了如此之大的代价后,特朗普政府丝毫没有实现其最初宣称的最重要目标:改变中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中国政府丝毫没有在国有企业、产业政策、网络安全等美国企业最为关心的议题上让步。

在美国国内看来,特朗普所鼓吹的“中国将大量采购美国农产品”都不知道能否真正弥补美国农业在过去18个月中的损失,该协议的签订标志着特朗普发动的贸易战的破产,它表明美国根本无法强迫中国给出前者想要的“答案”。

不过,在中美谈判中,正所谓双方都不满意就是双方都满意,因为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相互妥协。美国不能期望中国会做出“让美国满意”的单方面让步,协议的基础只能是相互尊重。

三、效果未卜的协议

根据特朗普的表态,在2020年11月的美国大选结束前,中美双方不会尝试达成内容更为广泛的第二阶段协议。因此,在未来一年内,第一阶段协议将是中国两国稳定双边经贸关系的基本框架。但是考虑到特朗普政府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这一有限协定是否能够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发挥稳定器的效果仍然不得而知。

本来,特朗普此次同意分阶段达成协议据说就是听取了莱特希泽、库德洛、姆努钦等人“见好就收、落袋为安”的意见,以免拖累大选。然而,大选选情复杂多变,很难保证在不利情况下特朗普仍然会保持克制,重新挑起冲突、打中国牌也并非全无可能。

此外,特朗普在缔结第一阶段时的“浮夸表态”也会为协议的执行埋下不安的种子。比如说,特朗普反复宣称是中国将在两年内购买“远远超过”超过500亿美元的农产品。但是根据之前美国贸易代表处的说法,中国仅仅承诺每年购买不低于160亿美元的农产品,两年也就是320亿美元。

在这两个数字中,显然后一个更为可信和可行。美国国内也在怀疑,即使中国愿意购买,受到关税战沉重打击美国农业自身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马上恢复过来、满足中国市场。这一“数据差距”就可能是日后特朗普指责中国“违背协议”的所谓理由。

更何况,双方在何谓有效的协议保障和争端解决机制上也是矛盾重重,中国显然不会接受美国单方面地以自身标准来判断中国是否信守承诺。有鉴于此,虽然全世界都为中美达成了第一阶段的协议感到松了一口气,但是谁也不敢因此就对中美经贸关系的未来持过于乐观的态度。

恰如其分地说,此次协议并非终结中美贸易摩擦的“和平条约”,而更像是一份“停火协议”,双方只是暂时约定停止加征关税这样的“敌对行为”。不过,至少在短期内,中美之间应该不会再发生严重的经贸冲撞,争取到一些让美国和特朗普政府“冷静下来”的时间。

校对:彭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