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尹丽梅 张硕 北京报道
燃油车在最近两个月走出了与以往不一样的曲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近日披露的数据显示,2025年7月汽车国内销量201.8万辆,其中传统燃料汽车国内销量98.1万辆,同比增长8.4%。传统燃料汽车国内销量连续两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燃油车市场回升的背后,以燃油车为销量主力的合资车企也实现了销量的逆势增长。
7月,一汽-大众燃油车市场份额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其中大众品牌销售66806辆,销量同比增长2.8%;同期,一汽丰田销售新车68034辆,同比增长3%,在今年前7个月中一汽丰田有5个月销量都实现了同比正增长;北京现代7月销量为17761辆,同比增长41.5%。1—7月上汽大众累计终端销售60.5万辆,同比增长1.1%。广汽丰田7月销量为66018辆,同比增长11.7%。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分析称,从行业的变化趋势来看,传统燃料汽车生产厂家2025年以来在市场策略方面做了许多调整,包括产品性能维度(譬如提高配置)以及价格各方面,这让传统燃料汽车的表现有了一定的改善,连续两个月实现同比增长。
合资车企燃油车依然“能打”
这两年,新能源汽车正在不断挤占燃油车市场份额。然而,在这一趋势下,燃油车仍然表现出了自身的竞争力和韧性。
根据中汽协统计数据,2025年1—7月,传统燃料汽车国内销量为767.6万辆,在国内汽车大盘中的占比为52.62%。虽然同比出现了1.8%的下滑,但下滑幅度明显低于去年同期。2024年1—7月传统燃料汽车国内销量为782.2万辆,同比下滑15.02%。2024年全年,传统燃料汽车国内销量同比下降达到17.3%。
从细分市场来看,我国燃油车主销市场仍集中在A级市场,1—7月的累计销量为436.8万辆,同比下降5.5%,较1—6月累计跌幅收窄2.8个百分点。
记者注意到,在燃油车市场回暖的趋势下,合资车企在燃油车领域依旧掌握话语权。懂车帝平台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7月,在燃油车销量TOP10榜单中合资车企燃油车占据7席,依次为轩逸、朗逸、RAV4荣放、凯美瑞、速腾、迈腾和帕萨特。
即便将所有动力类型作为对比标准,合资车企燃油车仍然“能打”。懂车帝数据显示,2025年2月—7月,在轿车销量榜中,轩逸、朗逸、速腾、帕萨特分别以13.87万辆、13.62万辆、11.1万辆、10.6万辆的销量跻身排行榜前十。在SUV车型方面,RAV4荣放、卡罗拉锐放、途观L、本田CR-V位列榜单前十。在MPV车型方面,赛那、格瑞维亚、别克GL8三款车型位列榜单前五位。
燃油车市场的增长拉高了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以下简称“乘联分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合资品牌市场份额稳定在36%,较2024年止跌回升,6月、7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分别为51万辆、45万辆,分别同比增长5%、1%。
受访业内人士认为,合资品牌份额止跌反映出其在市场策略调整方面取得了成效,特别是在稳固燃油车市场“蛋糕”和智能化电动化产品布局方面发挥了作用。
“诚然,今天的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正在蓬勃发展,然而燃油车仍然是大多数用户尤其是大家庭用户的刚需。”一汽-大众(商务)副总经理,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吴迎凯近日在采访中告诉记者,“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样的趋势:一部分增程车用户正在回流到燃油车产品上。燃油车与电动车相比,以前的短板现在也都补齐了。我认为燃油车还是有机会和电动车争夺市场的,甚至能把一些市场份额‘撬’出来。”
作为合资品牌头部企业,一汽-大众在今年推出了全新探岳L以及全新揽境等重磅燃油车型,这两款车型均在智能化上补足了功课。
其中,定位为大三排燃油车SUV的全新揽境在8月5日上市,厂家直营价为26.99万元起。全新揽境的几大重要卖点是空间大、动力足以及在智能化上表现突出。全新揽境首次搭载一汽-大众IQ.Pilot增强驾驶辅助系统,率先在燃油车阵营中实现高速领航辅助驾驶(Navigate on Autopilot,NOA)功能的落地。吴迎凯称,全新揽境是燃油车阵营中唯一实现端到端高速NOA功能的车型,敢于对标任何一台号称智能的燃油车。
加快“补”本土化、智能化功课
过去几年,面对头部新能源车企构筑的新秩序,传统车企的光环被掩盖,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的市场份额一路下行。
经过这两年的调整,合资车企渐渐从低迷的市场环境中“缓”了过来,迸发出一股新的生命力。
这些调整包括,加大本土化布局,打造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与本土科技企业抱团,打破自身在智能化方面竞争力不足的壁垒;利用中国市场的过剩产能和供应链优势,发力出口业务;对销售模式“动刀”,推行厂家直营模式。
过去,燃油车的智能化进程一直滞后于电动车。通过与本土企业的深度合作,合资车企逐渐破解了智能化方面的难题。
记者了解到,全新揽境搭载的IQ.Pilot增强驾驶辅助系统,即一汽-大众与深圳市卓驭科技有限公司(原大疆车载,以下简称“卓驭科技”)联合打造的。
据卓驭科技副总经理马建云介绍,搭载IQ.Pilot增强驾驶辅助系统的全新揽境,通过可解释端到端大模型赋能,可精准完成上下匝道、超车变道,遇到压线车辆或施工区域时,能做到“丝滑避障”;进入城区,在十字路口能精准识别红绿灯,直行场景下实现主动起停。“IQ.Pilot增强驾驶辅助系统运用了卓驭科技最新的视觉融合感知、可解释端到端大模型等技术,在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前提下,为燃油车用户打造与新能源车同样优秀的‘老司机’般的体验。”
相比新能源车的全新电子电气架构,燃油车实现更多场景的辅助驾驶能力和舒适体验,需要面临诸多工程难题。
据悉,从第一代IQ.Pilot的开发到量产,一汽-大众和卓驭科技经历了6年的打磨。针对燃油车动力特性,卓驭科技专门设计开发了一套非线性优化控制算法来解决相关问题。针对散热难题,一汽-大众与卓驭科技双方共同设计辅助驾驶域控制器的安装位置,并开发了风冷+增强辅助设计的散热方案,满足了最恶劣环境温度下各元器件的散热要求;在通信适配问题上,通过一汽-大众、卓驭科技以及所有关联件供应商的努力,打通了和辅助驾驶相关的所有关联件的通信协议和功能适配,实现了在辅助驾驶功能的快速上车。
一汽丰田的调整也获得较大的关注。6月底,为了更好应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提升效率和灵活性,一汽丰田正式将销售公司总部迁至公司总部所在地天津,进一步完成了其研产销一体化布局。与此同时,一汽丰田将依托RCE(Regional-Chief Engineer中国首席工程师)体制,以中国用户需求为导向,通过现地研发快速响应,加速产品迭代与本土化进程,为销售一线提供更充足的“弹药”和更有力的支持。
北京现代与东风日产则在出口业务上发力。记者注意到,面对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的局面,北京现代正在推动“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战略的落地,在全球化方面积极扩大出口规模。2024年,北京现代出口销量突破5万辆,同比暴涨400%。2025年,北京现代国际市场的开拓将从现有的亚洲区域扩大到非洲、南美洲。
东风日产也正在加大出口方面的布局。近日,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489.HK)亦宣布拟在广东省广州市新设合营企业,专注于从事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汽车装饰品的出口业务。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会充分整合在中国的资产,充分利用东风日产及郑州日产两家合资公司的资源,这两家合资公司的产品都会被列入出口名录中。
以直营模式为“价格焦虑” 兜底
为了在汽车市场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合资车企也在销售渠道上进行革新和调整,与经销商合作展开直营模式的推进即探索的方向之一。
记者了解到,在销售模式上,一汽-大众全新揽境采用厂家直营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全新揽境价格透明全国统一售价,用户直接向厂家付款,由厂家直接开具发票。经销商的角色发生了转变,转变为“服务提供者”,专注于试驾、交付、售后等环节。
“直营模式的本质是用户与厂家之间直接进行交易,经销商在其中主要扮演提供服务的角色。换句话来说,线下体验由经销商负责,而线上沟通则完全由厂家主导。”吴迎凯表示,“用户需要的是确定性,他们不想今天买了车,明天就发现别人买得更便宜,这种心理落差对品牌伤害极大。直营模式借鉴了 GTI 车型的成功经验,后者在改为直营后不仅销量翻倍,用户满意度也大幅提升,证明透明化服务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
据悉,为了确保直营模式顺利推进,一汽-大众组建了一支近50人的团队。该团队提前三个月便开始进行专业训练,负责直接与用户进行沟通,包括电话交流、微信互动等及时了解并满足用户的需求。“从咨询到提车,每个用户都会有专门的厂家人员对接,有任何问题都不用再辗转多个渠道(才能解决)。直营模式之后会逐步推广到其他燃油车上。”
记者注意到,除了一汽-大众外,一汽丰田也在今年早些时候开启厂家直销全新销售模式,旗下车型新卡罗拉双擎全国统一一口价8.98万元起。这一模式以“全国统一价”的透明价格为核心,由厂家定价并全程监管,全国/线上线下/贷款全款同价,旨在破除不同经销商门店的价格差异,以缓解用户比价的焦虑。此前,smart品牌也宣布实行DTC(Direct-to-Customer直面客户)直销代理模式。这种模式与一汽-大众的直营模式类似。在DTC直销代理模式中,实行全国统一售价,由主机厂通过线上向用户销售和交易,线下展示、交付、售前售后服务由代理商完成,代理商赚取佣金,以轻资产的方式运行。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在直营、直销模式下,透明的价格政策,不仅可以降低消费者在购车上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还能建立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感。与此同时,统一的价格政策还避免了各个经销商之间的价格竞争,有助于维护品牌的溢价能力和市场稳定。
(编辑:张硕 审核:童海华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