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350公里/时高速铁路网达1.9万公里 八成在中国
2025-07-22 06:07      作者:路炳阳     来源:中国经营网

中经记者 路炳阳 北京报道

自高速铁路出现以来,其发展一直在全球范围内稳步推进。2008年,随着中国多条高铁线路投入建设和运营,高铁行业进入快速扩张期。截至2024年年底,全球高速铁路网营业里程达到6.5万公里,其中,中国高速铁路线营业里程达4.8万公里,占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的70%以上。国际铁路联盟(UIC)近日在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期间披露上述内容。

据悉,目前高速铁路乘客平均出行距离为300至350公里。国际铁路联盟认为,这一距离正是高速铁路列车服务最合适,最有效的距离。

截至2023年,全球350公里/时高速铁路网规划为1.2万公里,在建公里数为6000公里,运营公里数为1.9万公里。

对此,国铁集团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补充称,截至2024年年底,结合已通车和在建项目,中国设计时速为350公里的高铁线路总里程在‌1.5万公里上下,也就是说在该时速等级中,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占全球的八成左右。

当前,中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全球第一,排名2~5位的国家分别为西班牙、日本、法国和德国,营业里程分别为3993公里、3147公里、2760公里和1631公里。目前,全球在建高铁线路公里数占全球铁路总里程的30%,未来5~6年全球高铁网的年增长率为5%左右。

在国际铁路联盟内,亚太地区高速铁路营业里程最多,为近5万公里,其次是欧洲地区1.3万公里;在建方面也是亚太地区最多,为1万公里,其次为中东地区3300公里,欧洲以2900公里名列第三。

国际铁路联盟认为,高速铁路已经完成了从排他到包容的过度。高速铁路最初在性能和地理上都被视为排他性产品。因为它仅服务于单一国家和单一走廊,铁路运输的高速化进程反而造成了一种地域不平衡性。一国的各个地区根据是否开通高铁而被分为两类,带来了一种特权感和弱势感。

在一定程度上,为了抵消这种地域不平衡性,一些国家扩大了高速铁路网,目的就是减少排他性,提升普惠可达性,这便完成了高速铁路从排他到包容的转变。

在出行方式市场方面,国际铁路联盟认为,高速列车和飞机占据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毕马威研究显示,2019年,在500—1000公里的出行中,铁路已占据18%的市场份额,其中高速铁路占13%,普速铁路占5%,而航空旅行的市场份额为16%。到2050年,铁路在该距离等级中的市场份额将上升至32%,其中高速铁路占27%,普速铁路占5%,而航空的市场份额降为14%。

这表明,高铁在较长运输距离场景下,仍能在公共运输方式中确立主导地位,即便未实现全目的地覆盖,其独立市场份额亦可达到1/3。这也反映出高铁市场尚未饱和,市场仍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

在中国,截至2024年年底,动车组累计发送旅客229亿人次。目前,高速铁路承担了中国铁路76%左右的旅客发送量,69%左右的旅客周转率,相当于中国整体交通运输市场19%左右的旅客发送量,31%左右的旅客周转量,成为中长途旅客运输的主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复兴号高速列车累计投用1932标准组,运送旅客33亿人次,累计安全运行32.5亿公里。

目前,全球拥有6500多列高速列车,其中一半以上在中国运营。中国国家铁路局数据显示,中国动车组列车共有4806标准列。

中国铁路12306客票系统注册用户达7.2亿人,年售票量55.5亿张,互联网购票占比90%;到2025年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5万公里以上,高铁网将覆盖97.2%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

(编辑:朱会珊 审核:杜丽娟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