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邮轮+文化”模式 爱达邮轮第二艘国产大邮轮2026年交付
2024-09-13 04:09      作者:杨让晨 张家振     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杨让晨 张家振 上海报道

邮轮.png

(首艘国产大邮轮“爱达·魔都”号。受访者/图)

在宣布开启“爱达·魔都”号秋冬航季运营计划的同时,第二艘国产大邮轮也将加速交付启航。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爱达邮轮旗下第二艘国产大邮轮已进入总装搭载加速期,计划于2026年年底完成交付,并在广州南沙开启国际航线。

据介绍,这艘邮轮将以华南地区为母港开展常态化运营,并在产品及体验设计中融入岭南文化和海上丝绸之路元素,旨在为宾客打造创新的海上文旅融合场景,助力其成为中国华南地区的亮眼海上名片。

此外,首艘国产大邮轮“爱达·魔都”号已开启今年秋冬航季,并且将从文化娱乐、餐饮美食和岸上观光等多维度开启运营。

中船邮轮、爱达邮轮董事长杨国兵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截至目前,“爱达·魔都”号整体运营情况非常顺利,已运营58个航次,服务近25万名国内外宾客,超出了公司预期。

打造“文化+”邮轮

“经过几个月的试验和运营,公司打造出了区别于其他邮轮的中国产品,将邮轮作为文化载体。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杨国兵表示,爱达邮轮在过去打造的许多主题航次和产品中发现,能够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航次尤为火爆。因此,如何创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对爱达邮轮发展而言非常重要。

“乘客登上邮轮后的整体感觉如何,这些都是出游体验。体验又有非常多的载体,例如,吃喝玩乐都需要得到体现,游客花费这么多时间来感受海洋文化,一定要让他们留下难忘的印象,这也是公司将文化作为邮轮主题的原因。” 在杨国兵看来,邮轮运营是非常复杂的技术系统,核心是体验感。同时,中国邮轮和世界邮轮相比,最大的不同特色就是文化。

“因此,我们视文化为特色,更是我们推动中国邮轮特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在邮轮的设计与建造过程中,就需要体现出文化特色。在近一年的运营中,我们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以增进对中国乘客的理解,相信在接下来的邮轮建造及运营中,都会将中国游客体验的反馈融入运营之中,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在后续的邮轮运营中得到进一步优化完善。”杨国兵表示。

据爱达邮轮方面提供的资料,在即将到来的国庆航次中,“爱达·魔都”号将首次在海上为宾客呈现整场传统戏曲《程婴救孤》,以及包括《齐天大圣》《花木兰》等在内的多出闻名海内外的精彩折子戏专场演出。

同时,“爱达·魔都”号在停靠日本各港口时,中国艺术家也将与日本当地的文艺团体进行深度交流与文化互鉴,通过工作坊、联合演出、艺术对谈等多种形式,促进两国文化艺术的交流传播。

“日本当地民众也可以登上‘爱达·魔都’号,领略中国首艘国产大邮轮的风采,参与丰富多彩的中日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爱达邮轮方面表示。

布局邮轮全产业链

在中国邮轮市场的广阔需求刺激下,邮轮产业有望迈入加速发展周期。

在杨国兵看来,邮轮运营只是最终呈现在乘客面前的一种形式,背后所蕴藏的邮轮产业设计、建造、供应链,以及对市场的了解情况,都会通过邮轮运营得以体现。“在邮轮设计、房型需求等硬件方面,公司在设计阶段就要将不同的文化考虑进去;除邮轮硬件外,包括服务、餐饮等在内的软件配备也需要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

“目前,中国邮轮产业正进行全产业链布局,同时有前端设计和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支撑,为产业良性循环创造了比较好的基础。”杨国兵表示,邮轮运营事关整个邮轮产业。“邮轮运营要持续、高质量地发展,必须要考虑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而不是只看邮轮运营这一环节。”

“如果按照美国的渗透率来推算中国的邮轮市场需求,至少需要100艘‘爱达·魔都’号这样的邮轮,才能适应中国邮轮市场的发展需要。面对如此大的潜在消费市场,只要提高渗透率,中国邮轮市场就会发展起来。”杨国兵进一步表示,在提升渗透率方面,除了提升运营水平外,还要从源头上设计出更符合中国人需求的产品,从服务上推出更符合中国人的服务。“中国邮轮产业前途非常光明,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在此背景下,新的国产大邮轮正在加速建造。记者从爱达邮轮方面获悉,目前,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已进入总装搭载的加速期,计划于2026年年底完成交付,并在广州南沙开启国际航线。

“除加码航线部署外,爱达邮轮将持续深化‘邮轮+文化’模式,融合当地文化和特色,探索打造邮轮经济与文商旅融合发展的创新样板。”爱达邮轮方面表示,公司还将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通力协作,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合力构建广州邮轮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深入推进邮轮经济和城市经济协调高质量发展。

(编辑:张家振 审核:童海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