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赵永刚:康养社区的打造需要精准定位客群、建立差异化优势、加强人才建设
2024-06-21 05:06      作者:陈晶晶     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陈晶晶 北京报道

发展银发经济,不仅是实现老年群体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还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获悉,6月20日,2024陆家嘴论坛“银发经济与养老金融”全体大会上,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太保”,601601.SH)执行董事、总裁赵永刚提出,发展养老金融首先是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公共服务供给、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因此,推动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是当前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首要任务。

“保险业应积极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级,践行建设金融强国使命,在负债端(养老保险产品创新)、资产端(养老金管理)和服务端(养老服务供给)融合发力。”赵永刚进一步表示。

保险机构参与养老金融具有“三个擅长”

赵永刚认为,在政策指引下,保险业已先后开发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个人养老金等政策性产品,并结合传统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等强养老属性的险种,持续服务于居民养老资金积累。

“相对于银行理财、基金、储蓄等其他金融产品,保险产品在长寿风险管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利用基于生命表的精算技术,能够为不同群体、不同人生阶段的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养老资金规划,可兼具终身领取、保证领取、灵活领取等多种形态设计,还可提供抵御生老病死残等多种人身风险的综合养老保障计划,专业价值不可替代。”赵永刚说。

实际上,作为养老领域先行者,保险业除了通过丰富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助力养老财富积累,还凭借自身跨周期资产配置专业能力,持续为基本养老保险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保险资金的投资和管理贡献积极力量。

谈及保险机构参与养老金融方面的机会和优势,赵永刚进一步认为,保险机构的资金管理具有天然负债端的成本要求,更加注重投资安全性和稳定性,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和集约式增长。

“简要概括起来为‘三个擅长’:一是擅长长期资金大类资产配置和绝对收益的获取,保险公司通过大类资产配置追求风险和收益平衡,通过固定收益投资来夯实安全链的做法,与养老金的资金属性和管理思路高度匹配;二是擅长从资金端和资产端双向服务养老金的管理;三是擅长打通保险+投资+服务全链条,为客户提供保险投资服务的一站式服务。”赵永刚说。

赵永刚以中国太保举例称,截至2024年4月,中国太保旗下长江养老已向超1.2万家机构与政府客户、超160万名企业年金受益人、4000万名职业年金受益人提供服务,管理养老金规模超7200亿元,累计创造投资回报超2400亿元。

保险行业运营养老床位超过2.8万张

据赵永刚提供的数据,保险机构依托长期、庞大的资产规模,战略布局养老产业、提供高品质养老服务,构建起“产品-投资-服务”的养老生态闭环。截至2023年年底,保险行业已建成运营养老社区30多个,运营床位超过2.8万张。

赵永刚分析称,从布局路径看,各家险企根据不同的战略定位和资源禀赋,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布局路径,其中头部险企更多是通过自建自营养老社区方式。一方面,让客户在养老资金积累期就能锁定优质康养资源,并在资金领取期获得一站式衔接,提升客户获得感。另一方面,由于养老产业的长周期与保险资金特性天然匹配,布局养老产业也有利于险企资产负债管理,以及探索从养老金给付向养老服务给付的转变。当前,主要险企的养老社区已基本建成,进入长期运营阶段。

对于整个业界都在关注的养老社区的盈利难问题,赵永刚说:“我认为养老服务是一个需要秉持长期主义的产业,需要我们沉下心来打造核心能力。”

关于康养社区的建造与运营,赵永刚谈到了三点自身体会:

首先,要精准定位客群。“养老服务市场不断丰富,但供需匹配是关键性问题。”赵永刚表示,“做好客户定位,聚焦客户真实需求,并且对应做好服务体系建设,才能有效带动入住率,有了入住率的提升,成本的覆盖和盈利就是未来的目标。”

其次,建立差异化优势。赵永刚认为,运营能力既关系客户满意度,也关系养老板块的经营效益和整个保险公司的品牌影响。只有营运做好,才能在提升客户体验的同时,让养老从成本中心变成公司新的利润源。“目前,公司在南京、杭州、成都、上海普陀多个社区都在打造认知症照顾、水疗、康复、慢病管理等特色服务,建立我们的差异化优势。”

最后,加强人才建设。赵永刚称,面向未来,要有意识加强养老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让更多优秀年轻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有发展。

(编辑:何莎莎 审核:朱紫云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