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妙用冰桥得“天命”|踏雪寻园
2021-04-09 10:04      作者:阚红柳     来源:中国经营网

开栏语:满头风雪路倚斜,杖履行寻卖酒家。万里溪山同一色,不知何处是梅花。

此乃于谦名篇《题孟浩然踏雪寻梅》。将近六百年前,大明江山猝遇“土木堡之变”岌岌可危,肩负兵部尚书重任的他,临危不乱,力排众议,指挥北京保卫战,反败为胜,安定大局,写下六朝古都显赫身世中荡气回肠的一笔。清代纂修的《明史》中亦不吝惜笔墨地褒扬这位前朝名臣:“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智勇兼备、文武双全的于谦,依然追慕盛唐田园诗人孟浩然的风雅飘然、苦中作乐,让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为政者别具一格的度量与胸怀:操劳国事民生之余,不忘寄情山水园林,时时追求与自然融为一体。

岁月如梭,周而复始。不久前,北京西北郊清代皇家园林“三山五园”,列入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那些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留存至今的国之瑰宝、文化精华、匠人心血,见证了我们这个疆域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近世以来夯实根基、融合共生、筚路蓝缕、苦难兴邦的关键进程。

明年早春二月瑞雪纷飞之日,万里河山长城内外又将喜迎四年一度的全球体育竞技与文化交流盛事——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此危情与机遇并存的非常时刻,世人翘首盼望和平共处、安居乐业、良性竞合的新开始。

本栏谨借先贤慧语开篇,讲述我们可更多了解并公允评价的清代冰上运动与皇家园林逸闻往事,试为新时代、新征程注入醇美深厚的悠远文脉。

努尔哈赤(1559—1626)出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护河的赫图阿拉城(今辽宁新宾老城),是杰出的军事首领。因平日勤奋好学,广交汉人,略通汉、蒙文字,喜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故不仅武艺超群,且足智多谋。他戎马生涯40余年,常躬亲征战,恪守“不劳己,不顿兵,智巧谋略为贵”信条,实战中往往出奇制胜,以寡敌众,以弱胜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位自东北起家打天下的“化外之人”,善用冰天雪地,更是如虎添翼。

努尔哈赤 小一.png

努尔哈赤朝服像图轴(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惧热而耐寒,一直是八旗士卒的重要特征,关外民族在独特的自然环境中,也积累了冰上运动的生活智慧。在努尔哈赤、皇太极(史称清太祖、太宗)父子统率八旗人马南北征战的过程中,可见诸多实例。据满语字典《清语择钞》记载,努尔哈赤率部远征巴尔特虎部落时,“时有弗古烈者,所部兵皆着乌拉滑子,善冰行,一夜行七百里”。他们也经常趁天冷出兵,遇盛夏暑湿天气则休兵停战,即为明证。《太宗圣训》中,记载了皇太极的箴言,“当此六月酷暑,挥扇纳凉尚不能堪,岂能擐甲(穿着铠甲)而战乎?”

努尔哈赤盔甲小.jpg

善借天时、地利、人和的努尔哈赤率兵作战时所穿铠甲

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曾巧妙利用河流结冰的天然优势,突降奇兵,轻松获胜。满文史料中,这种结冰的河流称为“冰桥”,并被赋予造化神奇的色彩。据《满文老档》记载:

“昔日,黑龙江每岁十一月十五日至二十日后结冰,松花江十一月十日至十五日后结冰。大英明汗出兵之年,十月初即已结冰。汗兵于初五日渡黑龙江,观江之东西,均未结冰,独封寨处结冰如桥,宽二里许,横跨江中,兵乃渡冰攻寨,萨哈连路二寨之人,弃家避于野外,始得幸免。其尚以为乌拉河冰期未到而安居之萨哈连之十一寨尽取之。及兵还,其所渡之冰已解,以西复如前结冰一道,兵乃由此渡江而还。既渡,冰尽解,后乃应时而冻。”

这则史料记述了自称“大英明汗”的努尔哈赤征服萨哈连部时,利用黑龙江结冰成桥的天时、地利取胜之役。萨哈连,满语意为“黑色”,因黑龙江古有黑水之称,萨哈连部居于此地,故成为生活在黑龙江流域部分女真人的总称。

后金天命元年(1616)十月初,本应十一月才结冰的黑龙江竟然已经冰封。江水汹涌时,黑龙江是阻隔外来进攻的天堑,而河流一旦结冰,冰面宽达二里,如冰桥平铺于江上,反而成为有助于敌方进攻的桥梁,尤其是对擅长冰上行走的努尔哈赤所部士卒来说,无疑是天赐良机。努尔哈赤于是率部踏冰桥而过,萨哈连部还以为黑龙江冰期未到,仓促应战,遂大败。

利用八旗士卒在冰天雪地里的作战优势,将战略进攻的时间安排在冬天,是努尔哈赤的作战方略之一。有关天然冰桥的神奇历史记述,还出现在著名的宁远之战后。明天启六年(1626)正月十四日,努尔哈赤乘明朝辽东经略易人,新上任的高第主动撤除山海关外防御设施,仓皇撤明军于关内之机,亲率六万后金军攻明。他们十七日渡辽河,分兵两路直趋宁远。明将袁崇焕镇定自若,从容不迫,采取坚壁清野、集中全力的对策固守宁远,努尔哈赤大败,因士卒伤亡太重,攻城不下,到二十六日无可奈何地撤宁远之围。

宁远附近的觉华岛,为明军在辽西海上囤积粮料的重要基地。其时正值隆冬,海面被冰封住,成了海上登岛的天然冰桥。后金军队从岸边履冰,可直达岛上。岛上的明军,为加强防御,沿岛凿开一道长达十五里的冰濠,以阻挡后金骑兵的突入。然而,天气严寒,冰濠凿开之后很快就又冻上。守岛明军日夜不停地开凿冰濠,也无法阻挡寒冷天气的冰封速度。努尔哈赤的部下顺利地履冰驰进,大获全胜。

护城河凿冰小.jpg

20世纪30年代,人们还在北京城冰冻的护城河中开凿冰块储存,以备夏天使用;无论攻与守、战与和,天赐的冰雪都不可或缺。(图片选自赫达·莫里逊摄、董建中译《洋镜头里的老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年中文版)

冰,无意中成为努尔哈赤获取战争胜利的天然因素。冰桥,在努尔哈赤的大军需要渡江时悄然而生,在大军渡过后则霍然而解。这种军事实战中的神奇说法,固然有一些主观色彩,却实实在在反映了关外时代八旗士卒擅长冰上行走的重要作战技能。

努尔哈赤之所以能够在统一女真乃至明清交替的战争中脱颖而出,应该说与善于利用关外寒冷天气的天时、地利,以及八旗士卒擅长冰上作战的人和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副所长,人文北京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圆明园学会理事。


(编辑:谭洪安 校对:彭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