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斯达克知天命 空头围城华尔街|隔岸红尘
2021-02-05 07:02      作者:谭洪安     来源:中国经营网

半个世纪前的今天,即1971年2月5日,纳斯达克在华尔街(Wall Street墙街)正式投入运营。这一全新系统,可以提供2400种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及全美各个证券交易所未挂牌证券的信息,刚登场就吸引了800多家交易商签约加入。

如今,纳斯达克不仅是全球各路财经媒体绕不过去的一道巍巍高墙,也是众多初涉股海者望而生畏,却又难免好奇的一方浑水深池,更是纽约曼哈顿百老汇大街旁边那处“冒险家天堂”,每一交易日都不能忽视的晴雨表。

纳斯达克(NASDAQ),是“美国证券交易商自动报价系统”的缩写。该系统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孕育并启动,最大特色是启动之初就引入计算机辅助,超越了依赖经纪人徒手操作的传统证券市场交易模式。

它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1969年的奥特斯(AutEx), 拥有140家用户,其中75家是机构投资者而不是经纪人,主要承担机构投资者的大宗交易,通过电话线将各个用户的键盘与显示屏连接起来。到70年代末期,奥特斯每天平均可以处理15笔大宗交易,总值达到520万美元。而后起之秀纳斯达克,比奥特斯及其他类似系统要复杂得多,能力自然更强大。

大约在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已在世界上崭露头角。但直到60年代,它们大小还和家用冰箱差不多,被放置在恒温房间里,穿着白大褂的技术人员,用一种外行人无法理解的术语操作。20世纪70年代,这一技术上的革命性变化才直接影响了美国乃至全球证券业,华尔街更是得风气之先。

就在纳斯达克首次现身华尔街的1971年,英特尔公司推出第一款微处理器,将计算机微缩在一块硅片上。尽管开发和研究微处理器耗资巨大,可一旦研究成功,它就能以极低的成本大规模生产。没有一个行业像证券业那样迅速而广泛地使用计算机,10年后,纽约股票交易所的交易大厅也彻底改头换面了。

这个大厅历来是纽约最大的室内场所之一,从1903年投入营业以来,外观上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但到了1981年,大厅上空一排排钢架和电缆,支撑起无数的电视屏幕和显示器。随后的18年里,21世纪的晨钟一下下敲响,这些仪器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它们与全球每一家主要经纪公司和所有证券市场都连在一起。

华尔街联邦大厅国家纪念碑缩略图.jpg

与纽交所隔街相望的华尔街26号“联邦大厅”国家纪念馆。

纳斯达克集中提供未挂牌证券的信息,并允许不同的做市商进行竞争,由此缩小了买卖价差,使交易者有一个更为便捷和可靠的渠道获得信息。投入运营第一年,纳斯达克的交易量就达到8000万股,超过了始终紧随华尔街之后的近邻美国证券交易所,也超过了全美所有地区性证券交易所交易量的总和。

接下来,它陆续有选择地提供交易所挂牌证券的信息,当一些被热烈追捧的证券在纳斯达克系统的交易量异常迅速地增加时,纽约股票交易所突然警觉了。

“水门事件”(1972年—1974年间被《华盛顿邮报》率先披露的美国总统大选期间非法窃听丑闻)后,1975年,自由主义者主导的美国国会通过了《证券法修正法案》。这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对华尔街最为重要的一项法案,它下令建立全美市场体系,该体系将美国各个证券交易所和第三市场(在证券交易所场外专门买卖已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证券)都连接了起来,它试图把异军突起的全新交易模式纳入原有监管制度之内。

对一个门外汉来说,纳斯达克那些大小屏幕上涌动的数字洪流,只会使他头昏眼花,不知所措。但对于交易员来说,它们是宝贵的信息、市场的生命血液。那句古老的格言“市场的边界不超过信息能够及时到达的范围”,一如既往地成立。

今天,信息几乎可以同时达到全球每一家经纪公司、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显示屏。这些信息也被越来越多“即时交易者”看到并用来投资股票。即使是普通老百姓,一天之内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买卖某些证券几十次,而在20世纪20年代,只有那些大厅交易员才能这么做。

华尔街牛气冲天缩略图.jpg

华尔街牛气中天,所有人都想尽量靠近多沾点财气。

如果说华尔街金融资本冲浪者们,早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为迎接未来做好了准备,美国的实体经济却还没有。70年代中期,持续的通货膨胀略有减缓之后,在卡特政府时期(1977—1981)又达到自南北战争(美国内战1861—1865,当时联邦政府大量印钞以支付战争费用)以来的最高水平。贷款利率也越来越高,完全抑制了各种投资。当政府为应对脱缰野马一般的通货膨胀,实行选择性物价管制时,煤气又短缺了。但就像所有和平时期的物价管制一样,它再一次被证明是无效的。

在严重的经济困境中,道琼斯指数始终徘徊在10年以前的水平。这时候华尔街又发生了一起贵金属囤积案,它唤起了人们对那些久远年代的回忆——在19世纪司空见惯的囤积和逼空案,到20世纪已变得越来越罕见,交易所挂牌股票的市值越来越高,股票逼空的成本大得惊人,坐庄变得非常困难。

通常投资者是买入股票后卖出,如果销售价高于购买价就可以获利,卖空交易在时间顺序上与之相反。如果交易者认为某个证券的市场价格要下跌,他会首先卖出股票,做法是从经纪人那里借来股票并交割给买方。若股价真的下跌,他就以较低价格买入股票并还给借出股票的经纪人,从而获利,这就是所谓逼空。

1923年美国发生过一次重大股票逼空事件,那是一家南方的百货连锁店股票。自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始实施的证券监管,没有专门条款禁止股票逼空,不过监管条例中关于股票持有者的披露条款,似乎使逼空在纽约和其他证券市场上销声匿迹了。

当然有心人不会忘记,1931年10月,时任纽交所总裁理查德•惠特尼在一次面向全美的广播讲话中,坚持为逼空辩护:“卖空交易对于开放的证券市场是至关重要的。每一个从事卖空交易的人,都是证券的潜在交易者,而这是市场稳定性的重要来源之一。因为经验证明当价格忽然下跌时,卖空交易者为了清偿自己的债务,他们将会买进股票”。

让我们的目光再回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当时两个最富有的人——得克萨斯州石油大亨纳尔逊·巴克·亨特兄弟,大概是理查德•惠特尼“逼空存在就是合理”信条的忠实信徒,他们联手大胆地囤积白银,上演了那些年里华尔街一段最扣人心弦的投机操作。

“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那是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西方主要国家代表举行的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决定的。在布雷顿森林体制下,外国政府可以按固定比例用美元兑换黄金,即国际金本位制。而随着20世纪70年代美国通货膨胀日益严重,黄金和白银相对于美元的价值也逐渐增加。

同样是在神奇的1971年,尼克松总统切断美元与贵金属的最后联系,结束了国际金本位制。此时,对美国公民来说,以金条的实物形式持有黄金是非法的。亨特兄弟看到了在白银上的机会,开始大量收购白银,手里巨额的石油美元像一剂强心针,刺激他们几乎单枪匹马地推高银价,直到足足翻了一番。他们的做法跟绝大多数现代商品交易商不一样,明确要求实物交割,借此使白银从市场上消失。

到1979年,亨特兄弟囤积了总量近5700吨白银,基本上相当于当时公认的美国市场上白银流通总量。随着可供交易的白银日渐稀少,银价在1979年全年都节节攀升,连美国著名的珠宝商蒂芬尼公司也不得不暂停白银首饰业务,以便将所有商品在更高价位上重新标注。而亨特兄弟白银储量的账面价值,已高达100亿美元。自前述1923年百货公司股票逼空案后,近60年来华尔街的第一大囤积操作,眼看就要得手了。

但困扰每一个囤积商的问题,也使亨特兄弟陷入了麻烦。他们以持有的白银作为抵押品,支付保证金大量举债购入白银,而通货膨胀日益恶化,巨额的利息支出,即便对富有的亨特兄弟来说也如同噩梦一般。这时候,美国政府故技重施,像110年前打击黄金囤积投机一样,动用国库储备的大量银块或尚未流通的银币,那是可以一举击溃囤积者的杀手锏。

最后,美国国内白银价格一度上涨到10年前的10倍。随着市场上白银供应逐步增加,而亨特兄弟几乎是唯一的买家,银价开始回落,他们被迫再度向银行举债以支持银价,直至耗尽他们看上去无穷无尽的财富。而美国各大银行和经纪公司给亨特兄弟的贷款总额,已超过8亿美元,差不多是当时美国所有银行两个月里贷款的总额,他们也筋疲力尽了。

1980年3月,银价持续急剧下跌,囤积操作彻底垮台,亨特兄弟的经纪人眼看自身难保,也纷纷出卖他们,恐怖迅速笼罩华尔街。最后这一对震动华尔街乃至全美的冒险家兄弟,巨亏超过10亿美元,不得不黯然退场,到1987年终因债务重组失败被迫宣告破产。

破墙而出的纳斯达克,如今已届“知天命”之年;功败垂成的亨特兄弟,风流尽被雨打风吹去。美国东北大学(校园在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中心)法学院教授乔尔·塞利格曼的《华尔街变迁史:证券交易委员会及现代公司融资制度的演化进程》,还有美国经济史作家约翰·戈登《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都回顾了三四百年来那条宽不过数十米、长不过数百米的“墙街”上发生的种种传奇事迹。

对国内财经圈的读者来说,《伟大的博弈》很可能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此书英文原版书名为“The Great Game”,1999年面世后即引来各界好评如潮。没过几年,就由曾在华尔街工作过,后任职中国证监会的一位留美海归译成中文出版。

想当年《伟大的博弈》风靡一时,我们这些仍在摸索中前行,急于开宽眼界的财经媒体新兵,案头必备一本随时学习。事过境迁,本已束之高阁多时,近来因世事波澜起伏,触动内心,才又找出来重温。这回注意到戈登先生在讲述了那么多惊心动魄的往事后,全书的结语笔锋一转写道:

而此时,华尔街已经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了。

亲临纽交所缩略图 中.jpg

2015年炎夏七月,笔者到华尔街感受历史现场,中美两国国旗在纽交所大门上迎风飘扬,当天正好有中国企业股票挂牌上市。

步履艰难的2020年还没走远,来自大洋彼岸的一波波热点新闻不断刷屏:游戏驿站(Gamestop)上演“多空大战”、散户抱团对抗华尔街逼空机构;美国媒体自曝家丑“疫情中亿万富豪更富、数以百万计的穷人更穷”。诸如此类,目不暇接。

由此看来,20世纪最后一年戈登先生所下的乐观断语,有点为时过早了。发生在Wall Street墙里墙外的这场劫贫济富大游戏,还远未Game Over(终局)呢!

(编辑:谭洪安 校对:彭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