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需要刮骨疗毒
2012-12-01 04:12      作者:马光远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

  在历经近一年的抵抗之后,中国股市跌跌不休的行情终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沪指终于在近期正式跌破2000点的心理关口,继2008年金融危机的大调整之后,再次进入“1”时代。

  经济形势不确定背景下,上市公司利润明显下滑。根据上市公司三季报的数据,在全部2493家公司中,在第三季度出现亏损的公司有423家,占比为17%,而去年同期这一比例为13.7%;出现业绩同比下降的公司有1165家,占比49.1%,去年同期这一比例为36.7%。特别是,环比数据显示,二季度深沪两市上市公司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约1.2%,但三季度同比下降达到了2.6%。业绩下滑的态势仍然没有得到遏制。

  在业绩下滑的同时,上市公司扩容的步伐却一直没有停止,除了随时可能抛售的“大小非”,目前股市排队上市的公司800家,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还表示,10年后上市公司要达到万家以上。而四季度大小非解禁又是全年的高峰,大小非解禁规模高达5356亿元,较三季度环比上升52%。此外,目前上市公司等待再融资的规模也高达5200亿元。这种不顾基本面的各种“抽血”的举动,使得股民对股市的恐惧心理几近极限,尽管管理层最近也推出了红利税差别化征收政策等举措,但仍然难以挽回股市的信心,从目前来看,很难乐观地认为,中国股市已经触底,地狱18层下面还有地下室,似乎成了很多投资者的共识。

  当然,宏观经济的基本面也好,股市的扩容也罢,这些都只是中国股市下跌的表象,今年中国宏观经济再差,就增速而言,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仍然属于最好的,但在欧美很多市场创了金融危机以来新高的情况下,增速位居全球首位的中国股市,几乎也位居全球资本市场跌幅榜第一,这背后的根本因素,仍然是中国股市“圈钱市”的本质使然。对于中国股市而言,需要解决的是中国资本市场成立20多年来,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已经完全丧失的制度根源问题,而不是短期股指的稳定。

  去年11月,郭树清接任证监会主席以来,推出了一系列改变中国资本市场本质的制度化举措,包括强制分红制度以及退市制度、发行制度的改革,还加大了对内幕交易的打击力度。目的仍然在于解决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改变长期以来中国股市圈钱市的本质,强化对上市公司的约束和回报投资者的机制,从而建立投资者对股市的长期信心。然而,从实际效果来看,由于退市制度仍然处于“僵尸”状态,退市制度改革之后没有任何一家上市公司退市,发行制度的改革几乎没有解决股市发行的任何问题,资本市场圈钱的热情仍然没有降低,即使在宏观经济非常低迷的情况下,等待排队圈钱的企业趋之如鹜,引发投资者的恐慌。

  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是任何一个资本市场存在的基石,中国资本市场在过去的制度建设上不重视投资者利益的保护,这是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短板和教训。如果一个资本市场不是将投资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将圈钱和融资放在第一位,这样的资本市场注定是没有未来的。当投资者的信心和幻想消耗殆尽,当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本质认识到位,要想让离场的投资者再次回到资本市场,将相当不容易。股市进入“1”时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进入“1”时代之后,管理层仍然没有痛定思痛,不下刮骨疗毒的决心,仍然没有让投资者感到眼前一亮的举措,仍然希望投资者来为制度转型买单,恐怕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在投资者的恐慌情绪蔓延的情况下,笔者建议,由于中国的新股发行制度本质上仍然处于行政审核的阶段,在股市长期下跌的情况下,停止或者推迟新股的发行,给股市以休养生息,减少投资者的恐慌和亏损,为未来的制度建设创造条件。希望中国股市的最后一滴血,不是股民绝望诀别市场的眼泪。